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茶业经济和文化史、军事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出版各类著作18部,发表各类论文470多篇。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 [20&ZD229]、陆军工程大学2021年度政治理论研究基金“从茶叶贸易视角看鸦片战争的爆发”阶段性成果,原刊登于《茶业通报》2021年第4期。经作者授权,在本网站推送,以飨读者,感谢作者的信任和支持!
陶德臣
摘 要:17世纪,英国开始饮茶,18世纪饮茶已很普遍。饮茶风习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主要表现为:茶叶贸易随之兴起和发展;英国政府和商人获得巨大利益;英国各阶层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关键词:英国;茶叶;消费;发展;影响
英国原来本不饮茶,但17世纪茶传入英国后,饮茶风俗日益兴盛,消费量不断增加。茶叶饮茶发展起来,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收益、生活等方面。
一、英国饮茶风俗的发展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这种历史已有数千年。但茶传入英国,并作为一种饮茶,则要晚得多,也就只有300多年。史料记载,直到17世纪初,英国人也才听说中国茶,但对茶的生长、功效等还是不甚了解。1637年,英国人威德尔带领船队第一次来到广州,“声言求市时,在广州亲眼见到中国茶叶。返回伦敦时,参加者彼德·蒙德(Peter Mundy)非常惊奇且津津乐道地描述了中国茶叶 [1]P95。但美国人马士所见权威史书《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制史》及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都没有记载威德尔在广州买到茶叶。事实上,17世纪上半期,传入英国的主要还是茶叶信息,至于说饮茶则很少。1657年,英国真正有了第一位茶叶商人托马斯•加威(Thomas Garway),他是第一位向顾客宣讲茶叶功效并销售茶叶的人[2]P22。嗣后,茶叶不断输入英国,英国人也慢慢染上了饮茶习惯,茶逐渐成为英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中国瓷器也随之成为英国推崇的器具[1]P283。1658年是英国饮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的9月,伦敦出版的《政治公报》(Mercuius Politicus)第345号,刊登了一则鼓励饮用茶叶的广告,茶叶售价为每磅60先令。“此后,中国茶叶很快就成为一种时髦的饮料。”[1]P133这时英国出售中国茶叶的税金高昂,例如1660年,伦敦出售1加仑茶叶要付8便士的税金。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伦敦董事会把2磅2盎司中国茶叶作为礼品献给英王,此举刺激了饮茶之风的发展。据史料记载:“一千六百六十四年,东印度公司赠英皇红茶二磅,每磅获奖五十先令。自此事发生后,英人争先恐后以饮茶为一荣幸事,报纸传为奇闻,流至法国。未几,而欧洲大陆亦有茶市矣。”[3]“茶在英国渐渐由时髦饮料变成风尚,虽然有不少的人对于这种新嗜好加以攻击,关税又加得很重,定价非常昂贵,但喝茶的风气居然由咖啡店侵及家庭里”[4]。18世纪的英国饮茶已很兴盛,饮茶习惯已经迅速扩展到英国各地。1734年,典型的中产家庭的标准食谱中,每周人均花费5.25便士购买面包,7便士购买茶叶和糖。1749年,零售店店主家庭的模范预算中,每周要花费3先令给全家人买面包,花4先令买茶叶和糖。由此可见,很早的时候,至少对于中产阶层来说,茶和糖就成了生活必需品。在18世纪中期,苏格兰哲学家凯姆斯勋爵发现,即使是最穷困的群体,即那些靠救济金生活的人也会每天喝两次茶。反对饮茶的人们描述了当时饮茶行为的普遍程度。1744年,法官兼作家邓肯·福布斯写道:“与东印度贸易的开辟……将茶叶价格拉得……那么低,以至于最吝啬的干体力活的那些人也可以寻思买一些”,1751年,查尔斯·边林在一本介绍诺丁汉郡的书中写道:“这里的人们可不是消费不起茶咖啡和巧克力,尤其是第一种东西,喝茶已经普及到这种程度:不仅绅士和富有的商人经常喝,就连所有缝纫工、给衣服上浆的女工、卷垛布料的女工都要喝茶,每天早上都要美美地喝上一番……甚至就连普通的洗衣女工都认为,要是早餐没有茶和涂有热黄油的白色面包,那就没有吃好……”农学作家杨格对这一点感到不安:“男人几乎和女人一样越来越将茶水当作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在地里干活的人不停地往茶桌那里跑,浪费了很多时间,农场主的仆人竟然提出早餐时也要喝茶!”[5]P93-94以上内容说明饮茶普遍兴起。到1721年,“中英贸易终于建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而茶叶则成为英国的必需品。”[1]P334到鸦片战争前,英国饮茶风气更盛。1809年,造访英国的瑞典人埃里克·古斯塔夫·耶伊尔描绘了“茶水怎样在白水之后成为英国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所有阶层都喝茶。如果清早走上伦敦街头的话,你会看见街道旁露天摆动着许多小桌子,运煤的马车夫和匠人则围着桌子正痛饮这种可口饮品。”[5]P94-95
饮茶风习的普及引起了英国政府与东印度公司的高度重视。东印度公司日益重视茶叶贸易。早在1684年,伦敦公司董事会即曾通知在华英商说:“现在茶已通行,望每年购上好新茶五六箱运来。”[6]P847进入18世纪后,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与国内新兴纺织工业集团发生利益冲突,“公司被夺去了从印度纺织进口中赚钱的机会”,“于是它就将它的整个生意转到中国茶叶的进口上。”[7]P2英国政府的杀手锏是“到了17世纪末叶,每年运入大英帝国的茶叶平均约为两万磅,茶叶如此迅速地成了大众的消费品,以致到了1745年,政府要用限制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来威胁它,如果它不能供给伦敦方面以足够数量和合理价格的茶叶。”[8]P15由此可见,英国政府对茶叶贸易的重视程度。
二、英国茶叶消费的影响
随着英国饮茶风习的兴起,茶叶消费的发展,对英国社会诸方面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利益、生活方式三方面。
1、茶叶贸易随之兴起和发展。17世纪,由于饮茶风俗兴起时间不长,茶远未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叶贸易虽已兴起,但数量少,规模小,影响不大。中英茶叶贸易兴起时,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每次只求购上等茶一罐,可见数量极其稀少。嗣后,虽有零星茶叶进口记载,但具体数量不得而知。1664年,东印度公司赠给英皇的2磅2盎司红茶,还是以私人名义从荷兰手中购买的。166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贸易的商人受命运回中国茶叶100磅,“1668年,东印度公司遂在英政府注册,特准运茶入英境。由是,茶务日益发达,销售日广。”[3]1684年,东印度公司把购进中国茶叶作为进口商品的重要项目,公司伦敦董事会通知在中国贸易的英商,“现时茶已通行,望每年购上好新茶五六箱运来。”[6]P847茶叶输入量逐步增多,1670年为79磅,1678年增至4717磅,1685年猛增至12070磅,1690年再增至41471磅,1695年骤减至132磅,1700年又升至91183磅,1706年为137748磅[1]P248。可见,1684年后,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茶叶数量增加很快。虽然1701年由于“各种等级的茶叶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未成为必需品”,公司董事会在指令中指出,购买茶叶的数量要视以往船只买回的数量而定[1]P263,但情况很快有了变化。1704年,“英船‘康德’号运茶十万斤。”[6]P848这个数字已不小。总体而言,18世纪20年代前,英国茶叶输入数量已达一定规模。
18世纪20年代始,茶叶成了主要进口商品。“到了十七世纪末叶,每年输入大英帝国的茶叶平均约为2万磅。茶叶如此迅速地成了大众的消费品,以致到了1745年,政府要用限制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来威胁它,如果不能供给伦敦方面以足够数量和合理价格的茶叶。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对茶叶的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年超过两磅,当英国人成为一个饮茶的民族时,西方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学会大量的饮茶了。”[1]P283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出口额增长极快,而且茶叶成了主要贸易商品。”[1]P334英国每年进口大量茶叶,用以满足本国消费以及转口贸易之需。英国茶叶输入量迅速增加。兹见下表(单位:磅)[1]P739-942。
年代 | 5年进口总额 | 平均每年进口 | 指数 |
1720-1724 | 3504663 | 700932.6 | 100 |
1725-1729 | 4113050 | 822610 | 117 |
1730-1734 | 3293537 | 658707.4 | 94 |
1735-1739 | 8363332 | 1672666.4 | 239 |
1740-1744 | 6999128 | 1399825.6 | 200 |
1745-1749 | 10198617 | 2039729.4 | 291 |
1750-1754 | 12071103 | 2414220.6 | 344 |
1755-1759 | 13497010 | 2699402 | 385 |
进入18世纪下半期,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的茶叶数量达到一个新高度。兹见下表(单位:担)[9]P69-92[10]P282-284。
年代 | 5年进口总额 | 平均每年进口 | 指数 |
1775-1779 | 16642 | 33328.4 | 100 |
1780-1784 | 33990 | 67998 | 204 |
1785-1789 | 703344 | 140668.8 | 422 |
1790-1794 | 544093 | 108818.6 | 327 |
1795-1799 | 771821 | 154364.2 | 463 |
1800-1804 | 1122150 | 224430 | 673 |
1805-1809 | 855991 | 171198.2 | 514 |
1810-1814 | 1238455 | 247691 | 743 |
1815-1819 | 1167919 | 233583.8 | 701 |
1820-1824 | 116954 | 233930.8 | 702 |
1825-1829 | 1328420 | 265684 | 797 |
1830-1834 | 1279063 | 2558126 | 768 |
1836-1840 | 1030642 | 2576605 | 773 |
注:其中1836—1840年为1836—1939年度数量,年度自当年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
1836—1840年这4年,其中1838—1839年度为40223866磅。因鸦片战争影响,1839—1840年度减为25962919磅[10]P282,减少14260947磅,折合106960担之巨(以133.33磅折合1担计)。“在本世纪(即18世纪——引者注)初,除去少数私运进口的茶叶而外,东印度公司每年出售的茶叶尚不超过五万磅。现在该公司每年销售两千万磅茶叶,也就是说,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茶叶的销售量增加了四百倍”[11]P27。
茶叶贸易如此之重要,以至英国东印度公司自参与茶叶贸易起,大部分年份茶叶货值占自中国输出货值一半以上。例如:1722年占56%,翌年升至67%,1730年又增至73%,3年后降至48%,1736年、1740年又升至71%,1750年为72%[12]。至18世纪末期,东印度公司“集中力量经营茶叶贸易”,茶叶所占货值比重提高到85%,19世纪初达到90%以上。到“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中,它从中国输出的惟一东西就是茶叶。”[7]P3公司的帐目都是以茶叶投资作为成本而核算的。难怪有人把茶叶贸易形象地比作“东印度公司商业王冕上最贵重的宝石。”[7]P270
英国散商的进口贸易“主要也是茶叶、生丝和南京土布,所有其他的进口商品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10]P2701834年,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被取消,茶叶占中英贸易绝对优势的地位并未改变。如1838年,英国自中国输出土货中,茶叶占到73.38%[10]P281。即使“在战争(指鸦片战争——引者)期间”,“商人都集中精力去经营茶叶贸易了。”[7]P192
2、英国政府和商人获得巨大利益。英国政府主要通过支持东印度公司对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并由此征收高额茶税来牟利暴利。英国政府认为:“政府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政府已经找到一个容易办法,可获得80万英磅到90万英磅的税收,用来发展东方的殖民地及商业利益,同时还可得证臣民的茶叶供应。政府通过一系列法案压制肇事者及外国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竞争。”[13]茶叶贸易兴起后,英国通过征收高额茶税获取巨大利益。1710年,中国对茶征收的关税是每担0.2两,合16便士,而1711年英国征收的茶叶进口税则高达每磅5先令6便士。照此计算,每担茶应税16795.8便士,相当于中国茶叶关税的1049.7倍。嗣后,茶税虽有所降低,但仍高达每磅3先令4便士至3先令9便士。据记载,1714—1721年,英国政府征收的茶叶货税和关税共1391143英镑,年均173892.87英镑。而1748—1759年,茶税总收入高达6288588英镑,年均524049英镑[1]P740-742。从1784年9月至1796年度,英国政府获取的茶税达到4832189英镑,年均高达371706.8461英镑[11]P539,“抵代法案”实施后的1795—1796年度、1796—1797年度,茶税均比1784年度增加1倍以上,分别达到636971英磅、705572英磅[11]P539。在东印度公司“垄断的最后几年中,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平均为每年三百三十万镑”,“提供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7]P3,相当于40年前茶税的10倍。正因为茶叶贸易给英国政府带来了如此丰厚回报,当然就不能理解“政府是非常关心对华贸易的性质和未来的。”[10]P270兹见1830—1837年英国输入茶叶数量及征收茶税情况(茶叶单位:磅,茶税单位:镑)[14]P655。
年份 | 1830 | 1831 | 1832 | 1833 | 1834 | 1835 | 1836 | 1837 |
输入茶叶 | 30255299 | 30648348 | 31548407 | 31829619 | 3496651 | 36574004 | 4674535 | 30625206 |
征税数量 | 3387097 | 3344918 | 3509835 | 3444102 | 3589361 | 3832427 | 49142236 | 3283840 |
英国商人同样获利甚丰。“华茶之初到英国也,人皆视为宝珠,出高价以购得之。”[3]高价是普遍现象,商人由此获取的利润十分惊人。例如:170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肯特”号船来广州贸易,1705年1月27日下午驶离广州黄埔港,船上载有茶叶470担,价值14000两白银,折合价格每担不到10英镑。1699—1710年,英国国内茶叶售价为每磅16便士[1]P291、731。如按每磅16便士的售价,每担可售2132.8先令,等于106.64英镑,可见售价在10倍以上。到1721年,茶价有所下降,但高价也是事实,“茶叶的买价是每担10—15两,但在英国每磅售价却为16先令。”[1]P334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利润之厚。据统计,东印度公司从1711—1759年近50年销售茶叶的账面利润高达18216144英磅,平均每年为371758英磅[1]P739-742。从1793—1810年的这些年中,“所有运往英国茶叶的‘进货原则’是27157066镑,而销售价格是55160230镑,这指明了所加上的费用利润为百分之一百零三。”[15]P921830年,英国下院认为东印度公司茶叶利润在“则每年一百万镑至一百五十万镑不等。”[7]P3实际上,这一估计数字还是太低了。有材料显示:“1712年,茶叶的总进口量是150000磅,几乎全部供应国内的消费,一个世纪以后,就超过了21000000,其中有4000000磅重新出口。东印度公司销售收入[指利润]达3500000英镑,进口的茶叶的价值比其他所有货物加在一起的总价值少不了多少。”[10]P268尤其是在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的最后几年中,茶叶提供了东印度公司全部利润,“除去茶叶之外,公司在它的最后几年中,没有输出过其他任何东西。”[7]P3如果考虑到这一阶段“英国政府从茶叶中获得的利润几乎和东印度公司获得的一样多”[7]P270的话,此时英国国库取得的茶税年均为330万英镑[7]P3,那么,东印度公司的利润也不会少于330万英镑。这个数字几乎是18世纪50年代销售茶叶获得利润的数倍。东印度公司垄断权废除后,英商获得的茶利仍很丰厚。甚至在鸦片战争期间,詹姆士•孖地臣“使参加这项生意的‘朋友们’获得厚利。”[7]P192英商从事茶叶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收益估计起码在1.77亿英镑以上。这笔巨额收入有力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3、英国各阶层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中国茶传入英国后,由于质量可靠,适合饮用,受到英国各界人士追棒,“上自巨富,下至苦工,均莫不有同好,乞儿日获数文,亦多以余钱购茶,一品卢同风味。”[16]中国茶传入英国前,英国缺乏用以止渴生津的文明饮料。市镇上的酒店,出售杜松子酒、威士忌、啤酒,这些饮料本质上是燥烈的,饮用的结果只能使性格好斗,行为粗野。而茶是一种良好的文明饮料,与酒的性质完全不同。早在1590年,意大利作家捷奥范尼•波特罗(Geiovamni Botero)就比较了饮茶与饮酒的作用问题,他说:“中国人从一种草药中挤压出一种可口的汁液,他们用它代替酒作为饮料。这种饮料增进了健康,避免了所有的邪恶举动。这些邪恶举动都是由于我们无节制地喝酒而不断发生的。”[13] 20世纪初,英国一位名人评论中国茶的优点,也认为它远胜其他各国所产茶之上,并强调“未饮清洁之华茶乃一撼事。华茶非特香气幽馥,且合于卫生,较他种尤少收敛性。”[17]P283这么好的茶叶有助于英国人“养成彬彬君子之风,是茶为英国民性优良之恩物矣。”[6]P484饮茶能止渴生津,保持头脑清醒。如果再在茶水中加上牛奶、糖,效果就更好。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指出:“据说饮茶有许多好处。喝一碗芬芳馥郁的热茶可以帮助出汗,解除疲劳,还可以帮助消化,最大的好处是他的香味使人养成一种喝茶习惯,从此人们就不再喜欢饮发酵的烈性酒了。”[11]P467
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推动了饮食方式、礼仪方式、政治生活的变化。19世纪40年代前,“茶叶已成了联合王国全部人口必需的日用品之一。”[14]P655甚至“劳工和商人总在模仿贵族,你看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连他的妻子都要喝茶。”[18]这还是18世纪后半期的饮茶情况,说明即使是那时的普通劳动者,也已广泛以茶代酒,饮食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用茶佐餐就是英国饮食方式的一大变化。茶叶和烤面包更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乏提神的食品和饮料。英国经济史学者J·A·威廉逊就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19]P189可见,吃饭时饮茶的生活方式对工人提高体质作用巨大。
英国饮茶礼仪下午茶的兴起是饮茶方式大礼仪领域的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贝德伯爵夫人安娜女士为打发下午百无聊赖的时光,顺便解决晚餐前肚子感觉有点饿的问题,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及茶。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一时之间,这种方式成为当时贵族社交圈的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这就是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的由来。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下午茶的饮用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活动。最初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享用茶,后来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并衍生出各种礼节,现在的形式简化了不少[20]P57。英国标准饮茶礼仪下午茶的创立和发展,是伴随着饮茶生活的日趋重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程序化、规范化的饮茶方式、礼仪方式,是中国茶与英国文化的完美结晶。
茶助推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饮茶深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18世纪的英国,民主、饮茶、咖啡馆,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三位一体的东西。在咖啡馆中,饮茶使争论双方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能够促使各种意见充分表达。史料说:“没有什么比茶叶更加理想。她柔和的芳香,清甜的口味,既止渴,又有营养,使有煽动性的政论家精力得到恢复。因此,有茶水供应的咖啡馆成了公众的讨论地点。在那里既能闻到茶水的芬香,又可听到丰富多彩的演说。”[13]
可见,饮茶已经渗透到英国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对贸易、收益、生活等诸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到今天的英国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鉴唐,张力编.中英关系系年要录(公元13世纪——1760年)(第1卷)[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2]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册)[M].上海: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
[3]冯国福译.中国茶与英国贸易沿革史[J].东方杂志,1913(03).
[4]张德昌.清代鸦片战争前之中西沿海通商[J].清华学报,1935(01).
[5](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英)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8](英)西浦•里默著,卿汝楫译.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9]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0]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庄国土.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3).
[13]萧致治,徐方平.中英早期茶叶贸易——写于马戛尔尼使华200周年之际[J].历史研究,1994(03).
[14]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2册)[M].北京:新知识出版.1954.
[15](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16]曾耀垣.说茶[J].东方杂志,1913(04).
[17]中国新闻社译自密勒评论报[J].东方杂志,1919(09).
[18]杨豫.英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道路的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1986(02).
[19]朱杰勤.中外关系史译丛(第2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0]马晓俐.多维视角下英国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