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总体上说,我国茶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我国有近2000个县市种植、加工茶叶,约有8000万从业人员,大多数茶企都属于小型、微小型企业。虽然是传统出口产品,但中国茶叶“出口一直以散装为主,只能充当国外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商。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平均每千克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吴远之主编:《大学茶道课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8页)
众所周知,为了创汇,一直以来中国出口的大多是质优价廉的产品,因此,“出口转内销”往往成为一些商家的推销噱头。唯独茶叶例外。最好的中国茶都留在了中国,相反,中国的出口茶大多是以原料、初级品的形式出口,在国内被追捧、炙手可热的名贵茶却无法出口,因为负载在这些名贵茶上的故事、文化、生活品味等都无法直接随着产品被输出。中国优质茶在国外的受众较少,无法形成市场购买力,被迫止步于国门。
即便在当下,中国茶叶企业的最大特征依然是小而分散,全国茶叶生产加工零售企业多达7万余家,却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愿意下功夫、花巨资打造和维护自身的品牌,这其实是在吃老本、躺在老祖宗的蒙荫下,因为中国数千年的茶叶栽培、种植的历史使得超过20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地方性名茶。长时间的积累,一些历史名茶品类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例如铁观音、龙井、碧螺春等。创造独立品牌的艰难与售卖现成名茶获利的轻松,二者间的落差如此之大导致绝大多数中国茶叶企业普遍倾向于宣传品类,以品类吸引消费者,而弱化品牌的宣传甚至忽视自身品牌的创建。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难看到,遍地的茶叶市场、茶叶店和茶叶包装上,最为突出的都是“大红袍”、“龙井”等品类名。如此做法,在短期可以吸引消费者、促成销售,但从长期来看,知名企业难以形成,茶企名牌少之又少。结果,作为商品,中国茶有地域名茶,却少有全国性更无世界性茶叶品牌。
联系电话:010-82504240
联系QQ:
电子邮箱: contact@teaismphi.cn
我的网站: www.teaismp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