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茶居主人·李锡洪
(一)凌波仙子---水仙花
每当隆冬风厉、百花凋零、山水寂寥之际。水仙则着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宛如水中仙子,踏着凌波微步而来。
水中仙子的形象,很早有洛水之神的记载。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叙述了自己在洛水边与洛水之神相遇:“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水之神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
尤其是洛水之神踏水而来之时:“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思是说,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
图表 1:盛开的水仙花
宋代黄庭坚直接将水仙比作洛水之神,深信水仙是仙女下凡,白天现身为花,夜间则变回仙子回到洛水: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凌波仙子”一语,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水仙的风韵。因此,这一水仙雅号美称,便一直流传至今。 楚楚可怜的婉约之花,不由得体悟其间所蕴含的断肠、愁绝之意,产生深深的怜惜之情。水仙花体含幽香,姿态秀雅,具有倾城的魅力,与山矾、寒梅不相上下。洒脱的大文豪黄庭坚最后一句“出门一笑大江横”,由幽怨纤细一变而为开朗壮阔。
宋代刘邦直的一首《水仙花》,让我们领略到水仙花如其名:
得水能仙天与奇,
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簪一枝。
水仙,得水能仙。水仙花清高奇妙的风貌,冰清玉洁的内在气质,立于水中犹如一位淡妆的美貌少女头上的一只玉簪。
“水仙”这个名字,听起来颇有仙风道骨,不禁让人着迷。怪不得大才子李渔说:“‘水仙’二字可谓描摹殆尽。使吾得见命名者,必颓然下拜。”
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的一篇文言文《水仙》中记载: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李渔对水仙爱之如命。无余钱过年,还要买水仙。家人劝他别买,他却说:“你们要夺我的命吗?”妻子只好当了首饰给他买水仙。
《本草纲目·水仙》中记载:“花…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讲的是水仙花可以做成精油一样的化妆品,涂身或润发,便可久闻其香,既可以疏肝让心志平和,又可以祛风除热。一朵风中摇曳的水仙,清芬徐来,能让疲惫的心灵舒展,能让忙碌的脚步从容,能让空洞的目光领略到美的震撼……
水仙,不植于乌黑的泥土,一勺清水、白石数粒,便能吐翠含芳,简朴素雅至极。
水仙的花朵白色,中央花芯黄艳,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酒杯,故别名“金盏银台”。文人墨客喜欢它清绝出尘的神韵,有“含香体素欲倾城”的香姿,含“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格。
百姓则喜欢水仙迎春吉祥的寓意。水仙常会在冬去春来之际盛开,所以在新春之际常作案头供赏的福兆花。因其谐音“谁先”发、“谁先”富,有早日发家致富的寓意,又带有“仙”字,甚为吉利,是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岁朝清供”的珍品。难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赋诗称赞曰:
翠帔缃冠白玉珈,
清姿终不污泥沙。
骚人空自吟芳芷,
未识凌波第一花。
(二)水仙茶----之闽北水仙
1,建阳水仙
闽北水仙茶树种,发源于建州瓯宁县(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据1939年张天福《水仙母树志》载:“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一日往对岸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因为“祝”字近似当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渐渐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
《闽产录异》中记载:“瓯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水仙茶是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树高约5米,叶色浓绿亮泽,叶面平滑肥厚,叶肉韧有弹性。
制成的水仙茶条索结实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绿”。
图表 2:闽北水仙茶
2,建瓯水仙
因为水仙茶品质优良,种水仙茶树的人也越来越多,种植区域也慢慢向四周扩散。《建瓯县志》中记载:水仙“开花不结子,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崩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传各县”。
水仙茶的名称是清末开始有的,源于福建建阳,但水仙茶树品种的存在却更早。福建省茶叶学会有专家认为,水仙茶早在建安北苑贡茶年代中就存在。建瓯水仙茶是北苑茶的传承,历史最早,其制成品“北苑贡茶”乃历史名茶。只是当时她不称为水仙茶而是称柑叶茶。
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史书有对北苑贡茶茶树名纵进行记载:其中对柑叶茶的描述为:“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橘之叶,其芽发即肥乳,长二寸许。”这与建瓯的水仙茶树外形描述完全一致。
推测柑叶茶就是水仙茶是有科学依据的。按照遗传学的知识,水仙茶树是三倍体,只能无性生殖(扦插或压条)这也是为什么“纯”是水仙茶的特征之一。通过古籍我们可以知道古水仙茶与现在的水仙茶外形应非常类似。
建瓯水仙茶产于千年古茶都和中国贡茶之乡的建瓯,经历岁月的风霜,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十年水仙茶树称为“名枞水仙”,三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茶叶称为“ 老枞水仙”,如果喝到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水仙茶,那就非常珍贵,这种茶树制成的水仙茶有特别的清香,称为“ 百岁香”。
2008年初,在建瓯城南的云际山山腰上,一次性发现了36棵树龄达150年以上的水仙品种古茶树,其中最高的茶树高达5.4米,树桩直径最大的达33厘米。据考证,这些古茶树就是清朝著名的“詹金圃茶庄”的旧茶园遗址。《闽北日报》对这一发现作了题为《云际山惊现百年古茶树》的专题报道。
建瓯古称建安、建州、建宁,为历代州府治所所在,亦是宋代北苑生产制作中心,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千年古茶都,在建瓯乡间随处可以见到古茶园遗址。这些古茶园遗址如珍珠一样散落在建瓯的各个乡镇。在建瓯南雅镇鲁口村对面的河岸上有一片散落的水仙茶树,其中有一株围径达60厘米,据专家推证树龄在170年以上,是福建省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水仙茶树,可称得上是福建省内水仙树里的“母树”了。
北苑停办后,茶业依然在继续,直到今天,仍有数万亩茶园,是福建最大的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产品以乌龙茶为主,而乌龙茶中又以水仙茶为最大宗产品。如今水仙已占闽北乌龙茶中的60%~7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我们可以想象在古代,水仙茶树的数量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国家文物局委托福建省博物馆先后于1994、1995年二次对北苑遗址进行考古性挖掘,证实如今建瓯市东峰镇的焙前村正是声名显赫的宋代北苑御茶园的中心地域,是宋代中国茶都。根据《闽书》、《建宁府志》、《建瓯县志》、《八闽通志》、《北苑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等资料整理复原后的北苑御茶园总计32官焙,范围达方圆300里,园内仪制均按皇家园林建造。自东溪往凤凰山麓分别建有清风门(这是御茶园的大门)、沛司行衙(北苑御茶园的官署)、御茶堂(茶场、贵宾接待室)、御泉及御泉亭、御茶院(储茶室)、星辉馆、望京楼、凤凰阁、乘风堂(乘凤堂旁就是今北苑摩崖石刻),九大主建筑沿中轴线一字排开,庄严雄伟。
北苑御茶园遗址的发现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茶史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证。2006年,北苑御茶园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相隔着一条建溪河的正对面立着一个记载北苑茶事的摩崖石刻。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书八十字,每字约20×30厘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正面楷书石刻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风,上柬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堂,堂后坎泉□□□□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石刻落款,庆历戊子仲春朔,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仁宗赵祯庆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最盛之时所刻。
日本前东京博物馆副馆长林屋晴三,多次率日本专家学者,来东峰考证,并在记述植茶史的北苑摩崖石刻“凿字岩”遗址前声明:建瓯“北苑”是中国古代最高制茶工艺的祖地和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的发源地,日本茶道受其影响而演化。
赖少波在《再论龙团凤饼——北苑茶的前世今生》中写道: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从此建茶由贡茶升格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
北宋庆历七年(1047)春夏之交,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并主管监制北苑御茶。蔡襄认为建瓯凤凰山一带(北苑茶主产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他在《茶录》中称:“茶味主于甘滑。惟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力求创新,制作工艺达到“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程度。
宋徽宗在大观元年(1107)写的《大观茶论》中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南宋陆游也盛赞“建溪官茶天下绝”。在这些对建溪贡茶的称赞中,应该不乏水仙茶的影子。
建瓯水仙茶因产地不同,又可分为北苑水仙茶、南路水仙茶和高山水仙茶几种。北苑水仙茶主要产于宋代北苑所在的东峰镇一带;南路水仙茶产于南雅镇境内;高山水仙茶则产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以龙村擎天岩、小桥百丈岩所产品质最佳。长期以来,建瓯水仙茶一直按出口茶叶质量标准生产,干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冲泡后有明显的焦糖香,茶汤深红,滋味醇厚。近年来一些茶企转向生产内销茶,质量水平大为提高,花香明显,茶汤清彻,醇厚而有回甘,深为识茶者所爱。
3,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茶,以产于武夷山境内而得名。武夷山产茶历史与建瓯同样悠久,同为当年北苑茶产地,但元代后武夷才名声渐大,到明末清初时盛极一时。水仙茶具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醇厚,汤色浓艳清沏,特别移植武夷后,由于武夷自然环境条件更加优越,使水仙高产优质的品种特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成为武夷岩茶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水仙茶树依托着武夷山天然的产茶优势,慢慢地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品质,在武夷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之说。而且,水仙茶树本身的适应性较强、栽培容易、产量较大,因此,武夷水仙近年来广受好评且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中。
作为武夷岩茶著名当家花旦之一。水仙是一种越老越有气韵和内质的茶树品种。水仙茶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加之树龄的增长,会慢慢赋予它棕叶味、青苔味、木质味,即“枞味”。树龄越老,山场环境越优越,它的枞味越彰显。这种“枞味”,亦是在所有岩茶品种中最为独特的。
水仙是公认的最有陈放价值的品种,是陈茶的首选原料!经过数年的转化、陈化,水仙越发的醇厚!
武夷水仙茶干茶外形与建瓯水仙茶区别不大,但因产地特殊和地理环境、工艺制作以及市场等关系,在内质上有明显区别。武夷水仙茶的市场主要是内销,必须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不同风格产品。一般来说,销往广东一带的产品,发酵度和火功较高,焦糖香明显,汤色深红,滋味厚重;销往北方一带的产品,发酵度和火功较低,花香更浓,汤色较浅,呈金黄甚至浅黄,滋味清爽。不过,武夷水仙茶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岩韵”。岩韵一在于“花香”,二在于“岩骨”。所谓岩骨就是指茶味浓烈,耐泡,回甘快而强,有后劲。